太陽能如何發電?一次瞭解太陽能發電原理
石化燃料因人類不斷的開發而逐漸枯竭,綠能發電成為世界各國的能源發展策略,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便成為再生能源的發展重心。政府將太陽能列為節能減碳的重點發展項目,民間也興起一股綠能理財熱潮。在加入這股綠能潮流前,須先了解陽光轉換為電能的運作方式,本文將介紹太陽能的發電原理、電量計算與生活應用。
太陽能發電原理
太陽能發電的主要設備包含太陽能電板、專用電池、專用變頻器等。太陽能電板是發電的第一步,電板中的光電半導體接受陽光照射後,將輻射能轉換成直流電。接著,再由光伏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換為符合市電頻率的交流電,將產生的電力儲存於電池中,或與電網連接進行調度使用。
(圖:107年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數/資料來源:台灣電力公司)
太陽能發電量如何計算?
太陽能的發電量會隨地理位置、日照量而有所變動。以台電所公布的數據為基準,在107年每瓩(千瓦)的系統裝置容量若設在基隆市,每年平均可生產322度電,在台北市則可生產1002度電。不同縣市可升產的電量有落差,而每瓩的系統裝置約需要3坪的面積,因此若想計算發電量,可參考以下公式:
(查看各地發電量)
以生活中用電為例,若要供給110V的電器使用24小時,100W的太陽能板最大輸出電流約5-6A,則需6片的太陽能板,可以供給電腦、手機充電及一般小家電使用。
影響太陽能發電量的因素
1.日照量:太陽能發電量與日照強度、日照時間成正比,因此發電量在陽光充足的夏日、日照時間長的低緯度地區成效較佳。
2.太陽能板功率:太陽能的發電過程中,電板的運作功率會直接影響發電成效。其中半導體的品質、光伏逆變器的效能、輸電系統的電阻都會影響電板所生產的電量,以及輸送時耗損的能量。隨著太陽能電板的製造技術進步,電板的品質水準穩定提升,成本也相較發展初期低,使太陽能可應用於多種產品,在生活中即可落實綠能發電。
太陽能發電應用
1.太陽能生活家電
對於用電量較小的電力產品,太陽能可以滿足無須插電、不受地點限制、不需更換電池等需求。包括太陽能手錶、太陽能電子計算機、太陽能熱水器。此外,在不方便架設電網的偏遠地區,也可設置太陽能路燈滿足基礎建設的需求。以最環保的方式供電,也可免除建置電網與管路的成本。
2.太陽能建築
建築用電量較為龐大,比起外牽電路,在外牆設置太陽能電板產電並自給自足,也不無小補。新建建築可以在外牆使用太陽能電板取代傳統建材,而既有建築則可在屋頂架設太陽能板。太陽能建築已成為發展最快速的太陽能應用項目之一。
3.太陽能屋頂與建築
除了使用太陽能產品,亦可在自家房屋上架設太陽能屋頂。政府也推動陽光社區補助,鼓勵民眾參與太陽能,若民眾欲向台電售電,也保證以20年固定優惠費率收購。除了自行架設太陽能電板外,中租-全民電廠推出協助出租屋頂、架設太陽能板的服務,讓民眾可以簡便方式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。
(延伸閱讀:盤點十大太陽能生活應用,太陽就在你身邊)
綠能再進化,太陽能獨特優勢
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,如風力與水力發電,太陽能電板的設置條件限制較少,風力與水力發電必須在風力強勁處或水位有落差處,太陽能發電僅需在日照充足之處就能架設。太陽能發電建置成本較小,自家屋頂就能架設,無須設置如風力發電機等龐大的設備。此外,若是自家屋頂使用太陽能發電,無須遠距送電,更可大大減少輸電過程的耗損能量。太陽能發電的優勢是傳統發電與其他再生能源所不能比擬,也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發展再生能源時的重點項目。